杜牧:贫穷才没有限制我的想象力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此文为双十一剁手党的专属忠告文
大家好,我是杜牧。
举国狂欢、万人空巷,哦不,万人剁手的双十一终于在一个个屏幕上流走,我知道它搜空了你们各种与钱有关的账户,因为你们的脸上全都写着一个字:
朋友们,对此我在一千多年前的时空外隔空表示感同身受。
我知道你们读着我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想象的我是惬意、无忧的。
我也知道你们总爱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要用我贫穷的经历告诉你们:
贫穷限制的还真不是想象力。
京兆府
城里人的美好生活
每一个穷人曾经都可能是不那么穷的人。
(说的就是双十一前夕还没剁手的你们)
我出生在一个显盛的家族,正经的皇城根儿底下京兆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想当年我家住在城中之城:“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我的祖父杜佑在我小时候入朝为相,我的伯伯和父亲也都是朝官,细想我不仅是官二代,甚至是官三代了.......
我家除了城里的房子外,还有一套郊外的别墅,就是在“城南之最”的樊乡,据说这里曾是樊哙居住的地方。我童年的许多时光都是在这里的“亭馆林池”里度过的,在樊川边上看着大人们置酒为乐,好不快活。
有时我也出游,在渭水边上同州澄城县(陕西旧澄城县),观察民风。再远一些,还去到过澧州(治今湖南澧县)。
今陕西境内渭水一景。
来自《中华遗产》2010年7月
摄影/惠怀杰
在我二十五岁以前,一直住在长安,路走得不多,但已在读万卷书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你们语文课本上的《阿房宫赋》就是我在这期间写下的:
《阿房宫赋》节选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还有另一首很多人熟知的《感怀诗》也大约作于此时,我在诗里明确表达了我的志向,面对当时藩镇跋扈,民不聊生的现实,虽然身为“关西贱男子”,也要“誓肉虏杯羹”。
想要实现我的抱负,科举考试是必经之路。我“行万里路”的开端也在于此。
京城之外
逐渐变穷的昔日城里人
洛阳&长安
二十六岁那年,我赴东都洛阳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之前写的《阿房宫赋》等文章已经为部分京城官员们所传颂,加之我饱读经史,文武皆通,在洛阳的考试中,我举得进士及第。
可是我们当时并没有“一考定终身”这种“好事”,我还要回到长安去吏部参加官试。好这场考试我也登科了。
祖父杜佑去世之后,家道已有中落之象,城中的房子也只剩下三十余间,此时科场的成功给我带来了难得的喜悦。
从洪州到扬州
顺利通过吏部考试后,我明白了,不仅一考不能定终身,就是两考也不能定终身的。
我在京做官只有半年,半年后便前往江西充当沈传师的幕僚。
我在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呆了两年。官场上虽然还是个小菜鸟,但作为一个从小看着祖父两辈杯酒宴乐的人,在酒场上我已经是一个老手惹。
我喜欢听官妓们唱歌吹曲,也乐于倾听她们的故事。正是在洪州的滕王阁上,我认识了幼小却有着美好歌声的张好好,才有了后来的《张好好诗》:
沙暖句溪蒲
霜凋谢楼树
笙歌随舳舻
旌旆忽东下
云步转虚徐
绛唇渐轻巧
艳态逐春舒
玉质随月满
杜牧
张好好诗
真迹在此
杜牧《张好好诗帖》局部
现藏故宫博物院
后来我随着沈传师去了宣州(治今安徽宣城),在这里呆了三年多。
中间有一阶段去了扬州聘问牛僧孺。我在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停留,与老友见面,听说了杜秋娘的悲惨故事,于是写下了《杜秋娘诗》:“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感慨归感慨,当下的快乐依然要享受的。
扬州这种“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地方,不纵乐一番,也太不像我的风格了。
今日扬州夜景。
我写了很多关于扬州的诗,比如那句经典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因为在扬州玩的有点开心,牛僧孺还曾经劝我保重身体。
重回京城
再回不去的城里生活
三十三岁那年,我重回长安任职。但如今的长安城已不是我的长安城。
当年仅剩的三十间房早已拿去抵债。
我官职次要,俸禄低微,无房无钱。
底图来自网络
不久之后发生了甘露之变,朝中愈乱。
我到洛阳当起了清闲的监察御史。职位卑微又没钱,除了四处闲游、凭吊古迹、写写诗文之外,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我说,贫穷限制的才不是想象力,因为,我除了想想,再不能干别的了。
再度离京
生活除了贫穷,还有病痛与离别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因为弟弟在扬州病重,我离开洛阳,前往扬州。此次在扬州的我,已无心(无钱)宴乐,内心有一点平静,甚至还有一点悲伤:
《题扬州禅智寺》节选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为了就近照顾弟弟,我辞去了洛阳的差事,求得了宣州的一个职位。
宣州是谢朓、李白都曾经来过并作诗称颂的地方,景色优美,古迹仍存。
可惜生活已经为三十六岁的我戴上了两鬓的白发,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只能感叹:
“景物不尽人尽老,谁知前事堪悲伤。”(《大雨行》)
回京离京
贫穷使我不敢做城里人
开成四年,我又被调回京城。
然而作为一个在长安没有产业,只有微薄的俸禄,还有一个远在扬州患病无工作的弟弟的人,我有什么勇气留在长安??
还好不到一年,我就被排挤到黄州(治今黄冈县)去了。
四十二岁那年,我调到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做刺史,两年后迁往睦州(治今浙江建德)。睦州之后,我又被召回做京官。
在京城没有产业只能拿微薄俸禄还要赡养妻儿堂兄弟弟以及寡妹的我
请求朝廷外放我去杭州做刺史,因为当时外官俸禄较高而且我在那附近有一点田产。但是上头没答应。
一年后,我又提了这件事,可能是因为我连上三启,也可能是因为我真的太惨了,朝廷终于让我去了湖州。
一年之后,我的弟弟离世了。我最大的牵挂不复存在。
于是我把在湖州攒起的积蓄取出,修缮了儿时的樊川别墅,还整理了自己的诗文集。
一直到此时,贫穷才稍微放我一马,让我做了点真正想做的事。
在人生的初期我享受着美好无忧的生活,成年后却在变穷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很多年少时早已埋下的抱负终究没有能力去实现。
但贫穷并没有限制住我的想象力,我常常在凭吊古迹时穿越时空,与先人交谈;游览山水之时,也总能贯穿古今,灵感不绝。
我想了想,这大概是因为我虽然没钱,但有闲吧,所以书读得多,路也走得多。
话题
本君穷得连话题都没有了
- END -
编辑 / Sue
别错过
苹果手机用户点这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